导语: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评选,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后的一次文化巡礼。经过严格评选,67部文艺作品脱颖而出。这些作品中有深入生活,扎根人民的感人故事,有记录历史, 歌颂英雄的革命史诗,有弘扬主旋律,唱响时代精神的不朽之作,还有展现传统文化,极致审美体验的视听盛宴。 这些作品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国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成就,也彰显了振奋人心的时代精神。
当前位置:主页 > 五个一工程 > 时代声音 >
时代声音

“五个一工程”这些年

发布时间:2017-10-13 15:12 阅读

广播剧《罗湖桥》以连接内地与香港的深圳罗湖桥为背景。图为1997年香港回归日,粤港边防警察在罗湖桥上合影庆祝。(东方IC/图)

    

    “时代发展成今天这样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,肯定是由无数个故事组成的。”

    “它为什么没有评《中国有嘻哈》呢,为什么评了《战狼》呢?嘻哈是来自美国社区的舞蹈文化,文化根源并不属于中国。”

    “今年奖项大大压缩的情况下,很多获奖作品是联合报送的,一个省单独拿奖是很难得的。”《罗湖桥》的导演刘洋感慨,他是深圳电台音乐频率副总监。这部由深圳电台创作的广播剧,获得了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优秀作品奖(下称“五个一工程”奖)。

    2015年10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》。意见要求全国性文艺评奖“大幅压缩子项和评奖数量,着力提高质量”。2017年9月27日,第十四届“五个一工程”评选结果公布,67部作品获奖,数量不足上一届的三分之一。

    在这一届的评选中,广东省委宣传部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,并以舞剧《沙湾往事》,歌曲《向往》《爱国之恋》和广播剧《罗湖桥》获得四项优秀作品奖。获得特别奖的,除六部时政、历史类作品,还包括关于慰安妇问题的纪录片《二十二》。

    《罗湖桥》的创作历时两年,主创人员基本是广播剧《疍家小渔村》的班底,得到了省市两级政府的资金支持。《罗湖桥》讲述沈氏一家人的聚散离合,由此折射内地与香港的时代变迁,时间跨度长达54年。

    《疍家小渔村》则涉及了逃港、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业等话题,曾获第十三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
 

“紧贴时代脉搏”才多次获奖

    与刘洋合作导演《罗湖桥》的胡培奋,是资深广播工作者,多次获得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“比较清楚什么样的作品、什么样的度,能够获‘五个一’”。“真的是跟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。”刘洋介绍,胡培奋的经验之谈是:作品要“紧贴时代脉搏”。

    在策划阶段,主创团队很快选定“香港回归二十年”为主题。“应该说大家都想到一起了。”刘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“我们地处深圳,最能够直接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对这个城市产生的变化,最能直接感受到香港人的回流发展。”

    “我们经常说,时代发展成今天这样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,肯定是由无数个故事组成的。”为获得对历史的真切感受,主创团队多次去深港两地的街巷搜集整理历史资料。故事以罗湖桥为背景,它是深圳的重要口岸,很早就连接了内地和香港。

    “港澳同胞早先回到祖国,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罗湖桥。”刘洋认为,罗湖桥因此具有代表性,“当时出去的人有他们的想法,因为看不清未来。今天他们希望回来,包括很多港人在北京、广州、深圳工作,肯定觉得在内地的发展机遇会更大,这一点在1949年、1979年的时候,谁也看不出来。”

    在刘洋看来,“五个一工程奖”是当地文艺创作的风向标,“获奖的作品一定要代表当时最核心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”。他以两种文化产品为例:“它为什么没有评《中国有嘻哈》呢,为什么评了《战狼》呢?嘻哈是来自美国社区的舞蹈文化,文化根源并不属于中国。”

    反映时代之外,“五个一”作品也看重地域文化特色。

    《罗湖桥》大量使用了岭南音乐和客家音乐,音效也“立足广东本地的特点”,例如街巷叫卖的声音,“肯定是卖肠粉,不可能像北京卖包子”。演员们并非香港人,但着意模仿了港式普通话的口音。“声音艺术就是,你要采集最能够接近主题,最能够接近核心的声音素材,去塑造你整个声音的形象。” 刘洋补充。

    获奖的舞剧《沙湾往事》以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背景,舞台上呈现了陈家祠、宝墨园等岭南建筑,还加入英歌、钱鼓、龙舟鼓等民俗元素,用组合乐器“五架头”演奏音乐。英歌是受华南民众欢迎的传统集体舞蹈,经广东省揭阳市、汕头市联合申报,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   英歌通常露天表演,这次出现在舞台上面,总编导周莉亚请来年过七旬的英歌艺人杨明敬,专门辅导演员。“用舞蹈形式来展示广东音乐,可谓用一种艺术形式来解读另一种艺术形式。”该剧艺术总监、广东歌舞剧院院长熊健认为,虽然需要许多再创作,《沙湾往事》还是需要渗透岭南文化的韵味。

    在歌曲类作品奖上,广东连续四届获奖。歌曲创作在广东省被“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”,比如“中国梦”主题的原创歌曲,应征歌曲达一千多首。歌曲《向往》的词作者田地在广东生活工作了31年,他把这里的创作环境形容为“松软的土壤,柔软的海滩”。

舞剧《沙湾往事》融入了岭南文化的韵味,获得第十四届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。(资料图/图)


什么是“主旋律”?

   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全国性文艺奖,“五个一工程”奖已经有25年历史,迄今评选了14届。

   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《1991年宣传工作要点》中提出,要像经济部门抓物质生产重点工程建设一样,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精神产品生产工程,力求一年内拿出“一本好书、一台好戏、一部优秀电视剧(片)、一部优秀电影、一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文章”。这就是精神产品生产的“五个一工程”。

    1992年5月,首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奖公布。其中,获奖电视剧包括《少年毛泽东》《焦裕禄》等相对严肃的作品,也包括反映社会万象的轻喜剧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。“主旋律”的范畴实际上颇为广泛,后来为“弘扬主旋律,提倡多样化”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具体阐释。

    25年中,“五个一工程奖”的评奖范围和细则都在不断变化。

    后来,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,电影和儿童文艺“三大件”任务加入了“五个一工程”中。1997年之后,“五个一工程奖”由每年颁发改为两至四年一次,并增设了电视理论专题片奖项。2005年,《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改总体方案》出台后,由原有八项缩减为五项;第十一届、十三届又分别增设了动画片和电视纪录片奖项。

    获得“五个一工程”奖的不乏家喻户晓的作品,例如电视剧《长征》《激情燃烧的岁月》,话剧《万家灯火》,及广为传唱的歌曲《春天的故事》《青藏高原》《常回家看看》等。

    “‘五个一工程’是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社会转型期,整个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。”学者马炜在论文中写道,“此奖的评选过程实际上就是树立‘主旋律’文艺精品样板的过程,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整个国家文艺政策的倾向性和导向性。”

    时任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玉玲撰文谈“五个一工程”获奖作品,认为文艺创作“要处理好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关系”。“政治性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取向,但艺术性才是作品的生命力。”马玉玲写道。

    第七届“五个一工程奖”的获奖长篇小说《抉择》,就被认为是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”的作品。故事讲述了大型国有企业转制中存在的集体腐败,关注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,后来被改编为众多艺术形式。

   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《生死抉择》获得了巨大成功,总票房约1.2亿元,据称是1994年中国开始票房统计后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。作为主旋律电影的范本,《生死抉择》获得了第八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入选作品的特等奖。


主旋律也可以有市场

    随着“五个一工程奖”趋于成熟,各省宣传部门纷纷开展了省级奖评选,逐步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“政府奖”体系。

    在文学领域,国家图书奖、中国图书奖和“五个一工程”奖并称为政府“三大奖”。其中,“五个一工程”奖在实施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文艺类图书,是和文学作品关系最紧密的政府奖项。“国家在文学场域组织了‘主旋律’文学的大规模生产,从而建立了一套体系庞大、高效运作的文学生产机制。”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言宏在论文中写道。

    浙江、天津等省市在组织“五个一工程”项目中加大了对长篇小说选题的投入,作协和出版社共同推荐作者,帮助作者修改书稿。各地也设立扶持文艺创作的专项基金,或者提供“挂职”之类的制度支持,为创作者“深入生活”创造条件。

    主旋律文学大量生产,推进了1990年代初的“长篇热”。据《光明日报》统计,1995年长篇小说出版或发表大约700余部,1996年则突破800部,预计很快逼近1000部,“这样的数量确为近百年文学史上所仅见”。

    “五个一工程奖”的小说作品涵盖题材非常广泛。《抉择》《大法官》《大雪无痕》的主题都是反腐倡廉,周梅森的《中国制造》涉及国有体制改革。《省委书记》《国家干部》等作品展现了当代政治生活,《大秦帝国》则关注历史剧变。

    主旋律作品题材鲜明,但一度难以取得市场认可。《瞭望》杂志在1997年刊文称:“过去,不少地方为了获奖,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大制作(有一个戏制作布景就用去木材15立方米),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排出一出戏,到北京演出得了奖,回到本地后,不知是由于‘曲高和寡’还是多演多赔,演出不了几场,就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。”

    一些奖项则在评选过程中,将市场因素纳入考量。例如,舞台表演艺术政府奖“文华奖”的评选条件曾规定,演出必须达到30场以上,其中大型歌剧为15场以上。

    除《生死抉择》,“五个一工程奖”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获得市场认可的作品。如广东省委宣传部选送的电视剧《潜伏》,就获得第十一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。这部电视剧口碑良好,有评论写道:“‘主旋律’也可以很好看,也可以有市场。”

    在第十四届“五个一工程奖”中,电影《战狼》的第一、二部均获奖项。《战狼2》票房高达56亿人民币,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。因应时代变化,“主旋律”与市场的关系确实变化了。
 

来源:南方周末